来源:中国合成树脂网 2022-02-11 10:24:20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更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都对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作出了重大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充分认识标准化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一)标准是实现降碳目标的约束手段。强制性节能标准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扩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技术依据。我国现有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12项、强制性能效标准75项,有力支撑了节能降碳减污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标准约束。从2005年到2020年,强制性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累计带来超过25000亿千瓦时的节电量,平均每年带来超过1700亿千瓦时的节电量,是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的1.5倍。“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布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6项,实现年节能量7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8亿吨。
(二)标准是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基础工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以绿色低碳目标为牵引,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金融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温室气体核算标准为摸清碳排放家底提供基础共性方法,节能、碳排放管理、循环利用等标准全面支撑各行业、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可再生能源标准支持各类主体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实现节能降碳增效目标。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绿色金融标准为资金投入绿色、低碳领域提供关键的技术依据。
(三)标准是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负排放技术等创新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标准是创新技术迭代升级、构建产业链的基础,也是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行证。以氢能产业为例,通过制定加氢站技术、设计、安全等标准,为加氢站建设运营提供重要技术依据。目前,国内已依据相关标准建设和运营170余座加氢站,中国成为全球投入运营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四)标准是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离不开国际标准规则的作用。例如,iso 14068碳足迹标准已成为评估产品碳排放的国际统一标尺。又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自由贸易协定规则中也纳入了低碳转型相关议题,鼓励基于国际标准推广低碳环保产品。
二、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国际组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等相关领域标准组织建设。2013年,iso技术管理局(tmb)成立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cccc),成员由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等下设相关技术委员会(tc)代表组成,负责分析iso气候变化相关标准的现状,评估利益相关方对标准的需求,协调指导相关标准制定,研究提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标准工作路线图等。同年,iec也成立了标准化管理局能效咨询委员会(iec/smb/acee),协调电气电子产品能效领域不同tc的活动。
(一)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际标准已初具规模。据iso的相关研究,其已发布的23988项国际标准中有1083项与气候变化相关,涉及温室气体管理、节能、可再生能源、ccus、绿色可持续金融等多个方面,覆盖工业、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据iec统计,其已发布的8211项国际标准中有1770项与气候变化相关,涉及能效、光伏、风能、可持续性、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多个方面。围绕温室气体管理,iso/tc207/sc7陆续完成了13项国际标准,涉及核算方法、核查程序、项目减排量、碳足迹、信息披露以及碳金融等技术议题。围绕节能工作,iso能源管理和能源节约技术委员会(iso/tc301)、iso建筑环境热性能和能源利用技术委员会(iso/tc163)、iso建筑环境设计(iso/tc205)等7个tc及sc制定了相关国际标准254项,涉及能源管理、节能量评估、建筑节能、电能效率等技术。围绕可再生能源,iso太阳能技术委员会(iso/tc180)、iec风能发电系统技术委员会(iec/tc88)等12个tc及sc制定了相关国际标准347项,涉及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源、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等技术。围绕ccus、iso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地质封存技术委员会(iso/tc265)制定国际标准11项,涉及碳捕集、运输、地质封存、量化与验证等技术。围绕绿色可持续金融,iso/tc207、iso可持续金融技术委员会(iso/tc322)等已发布国际标准6项,涉及绿色贷款、绿色债券、气候金融、可持续金融术语等。
(二)发达国家踊跃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在iso及iec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机构中,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承担了23个tc及sc的秘书处,而发展中国家仅有中国承担了4个秘书处。从已发布及在研国际标准数量看,发达国家也遥遥领先。
(三)我国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意见》《纲要》对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作出重要部署,为推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
三、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已具备坚实基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发展迅速。目前,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家标准已有800余项,行业标准700余项,地方标准1900余项,团体标准200余项,涉及20多个tc及sc,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在温室气体管理领域,已发布国家标准16项,正在制修订30余项,涉及碳排放管理术语、统计、监测,区域碳排放清单编制方法,企业、项目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等方面。在节能领域,国家标准达388项,覆盖了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及能效标准,以及推荐性的能源计量、能耗限额、监测检测、能量系统优化、能源管理、节能评估等方面。在太阳能领域,已发布光伏发电方面国家标准49项,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国家标准42项。在风能领域,已发布国家标准90余项,涉及风能基础通用、风电场规划设计、风电场施工与安装、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风电并网管理技术、风力机械设备、风电电器设备等方面。在氢能领域,已发布国家标准98项,涉及术语、氢安全、临氢材料、氢品质、制氢、氢储运、加氢站、燃料电池、氢能应用等方面。在生物质能领域,已发布国家标准80余项,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热电、清洁供热、生物天然气、液体燃料、成型燃料等方面。在海洋能领域,已发布国家标准4项,涉及海洋能转换装置的质量要求、系统设计和评价等方面。在具有协同降碳效果的循环经济领域,已发布国家标准20项,涉及循环经济评价、绩效评价、废弃物回收利用规范等。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新需求,现有标准在覆盖范围、技术水平、工作机制、实施方式、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一是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不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跨领域、多部门的系统工程,标准多头制定易出现交叉重复。二是标准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相关基础技术研究不够,标准与技术创新结合不紧密,高水平、跨领域人才数量少,资金投入不足。三是标准体系存在诸多空白。如碳排放核算等温室气体管理标准数量较少,亟须完善,可再生能源、ccus、碳汇等领域仍有大量标准空白等。四是标准实施方式不完善。标准宣贯培训力度不够,部分企业不了解、不掌握标准。标准实施统计监测手段缺失,标准实施情况不清,标准更新不及时。五是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不高,碳排放核算指南等与国际标准不接轨。这些问题需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
四、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研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具体步骤,兼顾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标准化工作需求,明确标准化优先领域、时间进度、落实机构。参考国际标准组织做法,研究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国内国际协同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
(二)加快提升碳减排标准技术水平。设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科技专项,鼓励碳达峰碳中和科技研发项目同步形成标准。加快创新技术融入能耗限额、能效等节能降碳重点标准的步伐,以国际领先水平为目标,加快能耗能效标准的更新升级。发展壮大高水平、专业化、国际化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人才队伍,夯实人才基础。
(三)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加快完善碳排放监测、核算、核查、报告等碳减排急需的基础通用标准。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大力发展节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ccus等领域团体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颁布标准采信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机制,有效增加标准供给,加快补齐标准短板。
(四)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实施机制。推动节能降碳等重点领域标准与政策法规的同步推进、同步出台。完善能效标识、绿色产品标识、低碳产品标识等制度,促进标准有效实施。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实施信息监测评估机制。培育绿色低碳企标“领跑者”,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对标达标。开展地区、园区、企业等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试点,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五)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加快转化碳足迹、碳核算、碳金融、环境绩效、碳中和等先进适用国际标准。积极参与节能、碳排放、新能源、可再生能源、ccus、碳汇等领域国际标准制定。积极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领域的对接合作。联合国际组织成员,推动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等国际标准制定。发布节能低碳国家标准外文版,努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源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