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合成树脂网 2022-05-31 09:56:24
截至2021年底,我国煤制烯烃生产能力达到1115万吨/年,含mtp(甲醇制丙烯)166万吨/年;甲醇制烯烃总产能达到624万吨/年,含mtpg(甲醇制丙烯和汽油)120万吨/年。
煤制烯烃和甲醇制烯烃已成为我国烯烃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多元化发展的主要力量。2021年,我国乙烯生产能力为4191万吨/年,其中煤/甲醇制烯烃占16%;丙烯生产能力为4968万吨/年,其中煤/甲醇制烯烃占21%,形成了油、煤、气多种原料并举相互竞争的格局,为烯烃原料路线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煤制烯烃产业要在国家煤化工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按照矿区、园区和绿能/绿氢基地一体化开发利用的模式,稳妥开展煤基烯烃节水低碳发展示范。考虑到现代煤化工的产业特性和压舱石作用,可在煤炭富集、水资源丰富、清洁能源基础好、环境容量富裕地区规划建设煤基烯烃新型示范项目,同时,还可探讨依托现有运煤通道,在煤水市场环境组合条件较好的中部地区布局煤基烯烃示范项目。各示范项目应以低碳发展为导向、零碳发展为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并拥有快速转换为特种油气的潜力,构建平时运行低碳高效、及时保障迅速有力的生产体系。
在煤制烯烃发展路径上,则要注意“八化”。一是原料富氢化,可适度引入天然气、焦炉气、煤层气、页岩气等富氢原料或绿氢资源,调整合成气碳氢比,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降低装置能耗。二是产品高端化,避免简单地生产“两聚”产品,要注重产业发展对传统技术产品的替代、与新兴产业的融合。三是市场区域化,主要产品目标市场应着眼于项目周边区域,减少产品长距离运输和出口。四是技术低碳化,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绿色低碳技术,配套建设适当规模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制化学品装置,探索高效低成本ccus技术示范及生物质气化生产生物基甲醇、烯烃和合成材料的技术应用。五是装备大型化,开展关键进口机械、设备和仪表的替代技术研发,进一步提高煤制烯烃项目的国产化水平,多使用高效节能的电机、压缩机等设备。六是配套绿色化,加强工艺余热、余压回收,强化企业能源管理和梯级利用;鼓励企业使用绿色电力;探索蒸汽驱动向电力驱动转型,开展企业供电系统适应性改造;探索开展绿色能源制氢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绿氢与煤制烯烃融合减碳示范。七是产业循环化,鼓励煤化电热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模式,鼓励与电力、轻工、建材、化纤等行业融合发展。八是管理智能化,工信部即将发布《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版)》,拟在原油加工、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纤原料等五个子行业实施,涵盖生产管控与优化、安全环保、设备管理、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智能服务等生产运营全过程。